驻足于某一家窗台下——是有什么诉求?
还是有什么诉求?
最后一定是有什么诉求?
你的每一个动作,都被充满了企图。
驻足于某一家窗台下——是有什么诉求?
还是有什么诉求?
最后一定是有什么诉求?
你的每一个动作,都被充满了企图。
这个斑斓的空间,不是什么水族馆画馆之流,而是位于高雄捷运唯一的转乘站——美丽岛站(R10/O5)的地下一层站厅。来自日本的设计师高松森,巧妙利用光和玻璃的艺术元素,描绘出人们的生活的多彩愿景。
之所以有“美丽岛”这个站名,还要从“美丽岛事件”开始讲起。70年代的台湾,还处于蓝色力量的戒严之下,全岛如同在白色恐怖的密封罩下,透不过一丝的空气。正如一般的革命性剧情发展,若干个血气方刚的青年终于坐不住了,开办《美丽岛》杂志抨击独裁统治——过程不再赘述,最后你看到的,就是今天民主的台湾,还有那片多种色彩的天空。
然而外地人来到这里,只会举起自拍神器。之后,站名与光之穹顶的故事,都被一句简单的“好漂亮啊”盖过了。
人潮管制也好,关闸逼爆也好,虽是预料中事,但还是一波又一波的人从北面涌入这座二十多平方千米的小城市。于是乎,到处都是拿相机的人,到处都是不属于这个地方的声调,到处的景象瞬间不属于这个地方。
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事情这是常识吧。要怪的,除了北面安排的扎堆式假期,还有那些尚不谙如何控制自己欲望的人——多好的旅游,瞬间变成了抢闸与生死搏斗的瞬间。
然而时机只是隔了一点点。
●Pic:十多万的游客都只差一点点,就能看到氹仔村真正的宁静与安逸。
面对旅游常识,他们也无能为力